宁波“元素”为世界“名车”注入“灵魂”

——走进“宁波中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超级电容器研发技术创新团队”

去年7月28日,宁波首条储能式无轨电车公交196路投入运营,每天往返于鄞州客运总站至金谷南路创新128园区,全长10.2公里。这辆车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是一辆纯电动车,通过超级电容储能式充电站实施站台快速充电,一次充电只需30秒,能跑5公里以上。
据悉,今年鄞州区总共投资4053万元,将继续新建177路、909路、639路超级电容无轨公交车线路,3条线路总长59.1公里,预计2016年11月1日前投入使用。
超级电容器就是这些车的“灵魂”,而赋予它“灵魂”的正是宁波中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所属的超级电容器研发技术创新团队,拥有1名省外专千人、2名正高、4名副高、4名博士和26名硕士;这是一支年轻的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这也是一支雄心勃勃的团队,致力打造“亚太第一、世界前三”的超级电容产业基地和世界超级电容应用技术研究中心。
与“企业组建创新团队,创新团队反哺企业”模式不同,宁波中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建立与创新团队有着直接的关系,可以说是创新团队成就了公司。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2010年时,中国中车刘友梅院士提出了超级电容器新能源电车的最初设想,但在国外考察后发现相应的电容器续航能力不佳,便提出了自研开发的决定。2012年,中车引进清华大学阮殿波博士团队,成立了宁波中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最初的研发团队人员还不到10人,条件极为艰苦:办公房间简陋而且还是租的,只有四五十平方,没有空调,还时不时漏雨。
俗话说“梅花香从苦寒来”,这般磨砺也成了他们宝贵的人生财富,“敢打敢拼”造就了企业的辉耀——2014年,全球第一辆储能式有轨电车广州海珠线投入使用,其关键“元素”就是他们研发出来的超级电容器;2015年,中国出口马其顿的动车组投入使用,标志着中国轨道交通车辆首次进入欧洲市场,其低温启动系统用的超级电容器也是他们提供的;2016年10月,两辆由中国中车研制的第二代超级电容储能式无轨电车将行驶在奥地利南部城市格拉茨的公交线路上,标志着中车的超级电容无轨电车迈出进入欧盟市场的第一步……
乔志军博士,超级电容研究所副所长,于2014年加入创新团队。他说,公司围绕以技术创新引领市场的战略定位和“生产一代、产业化一代、预研一代”的技术创新模式,组建了由超级电容行业权威杨裕生院士牵头的院士工作站,聘请了近十位国内外超级电容领域的顶级专家成立了超级电容研发与应用专家委员会,设立了国内首家超级电容研究所;对于人才,公司有相应的激励制度来鼓励他们创新创业,公司的企业文化也一直强调“敢打敢拼”。这里又是“技术宅”的天堂:公司各项机制充分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他们要做的就是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挥斥方遒。
截至目前,宁波中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了国家“863”、国家工业强基专项、宁波市产业化创新项目、中车集团重点专项等二十余个科研项目;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级电容制备技术;已累计申请国内外专利163项,其中发明专利65项,国际专利22项,整体技术实力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超级电容产业网声明:此资讯系转载自超级电容产业网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上一篇:长沙经开区副书记张庆红一行莅临耐普恩调研

下一篇:奥威超级电容电动城市客车商业化运行十周年

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