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也多次提及“新材料”产业的发展问题,将“新材料”产业提升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高度。
近五年来,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公开新闻报道中,我们也能看到,对以“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关照,对各地“新材料”产业的实地考察和走访。
“新材料”产业遍地开花,全国各地的新材料产业都处在蓬勃发展的状态。在三大股指的表现上,“新材料”表现也十分活跃。
消息面上,工信部部长苗圩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年会上表示,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牢牢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加快发展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可以说,举国办材料的热情是空前的,这些都是“新材料”企业的利好消息。但是具体来看,哪些省市对“新材料”最“热情”?工信部近日公开发布了三省一市的“新材料”发展经验。其示范意义,不言而喻。让我们逐一去梳理一下这三省一市的经验。
“坚持政策引导与优化市场环境并举”的“深圳模式”
作为工信部官方发布的“新材料”发展经验,深圳市是唯一一个发布的市级经验。根据公开数据可以看到,深圳市的“新材料”企业体量还是比较大的。
2016年(2017数据尚未公布),深圳市新材料产业规模达1651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实现增加值约373.4亿元,比上年增长19.6%。新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比重日益提高,从2010年的3.3%增长到2016年的6.6%,连续6年保持增长态势。深圳市新材料企业约有500家,营收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数量占比为53.1%,营收超过1千万元的企业占比达到93.9%,形成了以大中型企业为主导、小型企业为补充的发展特征。目前,深圳市新能源材料、生物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新型结构材料、功能材料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新能源材料领域,深圳是我国重要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拥有比亚迪、贝特瑞和星源材质等一批国内龙头企业;在生物材料领域,深圳市的产业化技术总体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拥有迈瑞等一批行业领先的企业;在电子信息材料领域,深圳市的产业配套能力日益完善,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在新型结构和功能材料领域,深圳市拥有较好的基础,尤其是在热缩材料领域,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作为市级经验,这样的体量是很有成就的。在政策引导方面,深圳市出台《新兴产业专项资金多元化扶持方式改革方案》,建立直接资助、股权资助和贷款贴息资助等方式并行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每年安排财政资金5亿元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着力激活市场主体活力。
深圳市面向全球引进创新人才,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珠江人才计划”“孔雀计划”等政策措施,解决人才后顾之忧。截至目前(2016年末),深圳市已累计引进创新团队96个、海归1.8万余人,“千人计划”208名,对引进人才给予最高150万元的奖励补贴,用于改善高层次人才的生活条件。
在优化市场环境方面,深圳市利用金融创新、深港资本合作等优势,通过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引导资金配置,激发投资机构的自主性、积极性,形成了资金集聚的“磁吸效应”。在上市融资、股权融资等方面,都积极地起到了很多作用。深圳市同时还充分利用香港科技、人才等资源和深圳创新企业集群优势,大力推进“深港创新圈”建设。
科研优势带动特色新材料发展的陕西模式
陕西省依托强大的研发能力,通过设立新材料产业基金,加大资金支持,推进上下游产业对接,强化材料的应用推广,推动新材料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其产值从2010年的500亿元左右,提升到2015年的1100亿,年均增长17%。总体看,陕西省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主要思路和经验如下。
陕西省是新材料研发强省,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中科院西安光机所、西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同在陕的军工设计院所构成了当地强大的新材料技术研发体系,其研发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以此为引领,陕西省不断强化技术创新及成果产业化,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与专用装备,打造了极具特色的新材料产业门类,形成了以高端金属结构材料、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为核心,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硅材料、特种纤维材料为重点的产业布局。产品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海洋工程、新能源、轨道交通、特种装备等领域,众多产品技术优势明显,市场占有率较高。
陕西省另外一个大动作是设立了新材料产业基金。由陕西省工信厅、省财政厅牵头,陕西金融控股集团出资,设立了陕西省新材料产业基金,总规模50亿元,属全国首创。
积极加强新材料的推广应用。陕西省政府成立了跨产业协作协调机制,多次成功帮助省内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调产业合作事项,已成为新材料产品推广应用的重要平台。
抓好重大新材料项目建设,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的江西模式
江西省立足特色优势,打造新材料产业发展集聚区。高标准推进“世界铜都”、“中国稀金谷”、“中国陶瓷之都”、“中国新型玻纤暨复合材料产业基地”和“亚洲硅都”等产业品牌建设,打造以鹰潭、赣州、南昌、九江、萍乡为中心的新材料产业发展集群,不断提升产业的集聚力、品牌的影响力和产品的竞争力。
在创新研发和产业化机制方面,江西省一直在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江西省新材料研究院筹建工作已经完成筹建方案初稿。该院将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建成一个股份制、市场化的新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平台。
最核心的经验是抓好重大新材料项目建设,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赣州澳克泰年产100万片汽车航空航天精密刀具技改项目、新钢年产22万吨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工程、中国建材集团复合材料绝缘子及低风速3兆瓦级风机叶片生产线二期项目、江西银佳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0吨正面银浆及检测平台等建设项目。
江西经验中不能忽视的一点是树立融合发展理念,推动新材料跨界发展。一方面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推动新材料产业军民资源共享。重点推动赣州市等地市在新材料及应用领域实施一批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培育一批军民融合新材料产业基地和企业。另一方面促进两化融合发展。重点建设以南昌、上饶、赣州中心城市为对象,布局大数据中心,打造中国具影响力的铜、钨、稀土等特色新材料产业大数据中心。
拿出“1315”方案充满前瞻意义的山东模式
在工信部发布的山东方案(2018-2020)中有这样的描述: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支撑,对推动技术创新,支撑产业升级,建设制造强省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和高技术船舶、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领域的发展,为新材料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也对新材料质量性能、保障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有关部署,为将我省打造成新材料产业高地,结合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经深入研究,自2018年起到2020年,在全省实施新材料产业“1351”工程,集中力量、下大气力培养一批高端人才,打造一批示范项目,壮大一批优势企业,形成一批特色基地,全面推动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为打造山东新工业做出积极贡献。
从这段实施方案中不难看出,山东省对于新材料的整体建设非常有前瞻性和规划性。方案本身中,更是规划了十大类基地。
石墨烯特色产业基地;高性能碳纤维特色产业基地;稀土特色产业基地;玻纤复合材料特色产业基地;高端化工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先进陶瓷特色产业基地;氟硅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有色及贵金属特色产业基地;生物医用材料特色产业基地;新型能源材料特色产业基地。
山东方案还表示,在抓好以上产业基地培育的同时,支持各市围绕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北斗、5G、超材料等有基础、有潜力、有特色、市场容量大的新材料领域,培植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一批新材料产业聚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