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石京: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发展要做好7方面工作

 4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在广东省深圳市组织召开了2018年全国电子信息行业工作座谈会,会上,部电子信息司司长刁石京作工作报告。

7887000787e7c90b849a.jpg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2017年发展稳中有进

2017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整体运行呈现稳中有进态势,收入规模近20万亿元,刁石京将这一年产业发展亮点归结为三个方面。

一是产业规模快速扩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8%,较2016年高3.8个百分点,比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速高6.6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10.55万亿元,实现利润544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2%和22.9%。

二是创新能力继续提升。高端芯片方面,采用国产超算CPU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连续蝉联全球超算500强榜首;3D NAND 闪存芯片研发取得重要突破;华为、寒武纪、地平线等企业发布人工智能芯片。新型显示方面,我国第一条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在成都京东方量产;国内多家企业陆续推出各种规格的全面屏,打破了国外企业的市场垄断。智能手机方面,年产量达14亿台,华为、OPPO、小米、vivo跻身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前六名。新一代移动通信方面,5G发展继续提速,技术研发完成第二阶段试验,中频段频谱使用规划率先发布,国内通信设备企业已推出端到端5G预商用系统。

三是结构优化成效显著。新兴产业领域持续快速增长。2017年,我国新型显示领域出货面积约690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全球占比达34.5%,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显示器件生产地区;实现营业收入2758亿元,同比增长37%。我国多晶硅产量达24.2万吨,同比增长24.7%;硅片和光伏组件产量达87GW和76GW,分别同比增长34.3%和31.7%。我国市场超高清电视销量2859万台,同比增长16.4%,超高清电视渗透率占比接近60%,高于35%的全球平均水平;曲面电视销量349万台,同比增长35.1%;55英寸电视销量1429.5万台,同比增长17.7%。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智能硬件产业、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分别达160.5亿元、1945.4亿元和350.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4%、87.1%和34%。

刁石京还透露,在过去一年,工信部重点开展了四方面工作:一是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产业发展基础。围绕集成电路、传感器、新型显示等产业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瓶颈,协调产业各方协同攻关。二是加快新兴领域培育,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贯彻落实《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2018年)》,支持窄带物联网(NB-IoT)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及产业化,联合开展应用示范,编制发布《2017智能硬件产业白皮书》。三是深化融合创新发展,推动两个强国建设。立足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需求,以传统领域典型应用示范为抓手,培育发展融合创新产品和服务,以新动能带动新发展。四是营造良好政策环境,提升行业管理水平。瞄准产业发展热点,推动出台针对性政策措施,通过标准、行业规范条件等综合施策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2018年围绕7个方面重点展开工作

刁石京表示,历经多年努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实现产业创新转型发展依旧任重道远。2018年,工信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两会精神,按照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以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为中心,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围绕7个方面重点展开工作:

一是提升核心创新能力。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推进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和重点产品开发。

二是构建自主产业体系。完善5G产业链布局,推动构建汽车智能计算架构,培育安全存储产业链,推动智能物联网设备与系统的发展和应用,促进电子信息领域军民融合。

三是发展新兴产业领域。发展超高清视频产业,研究制定《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推动虚拟现实产业创新,研究制定出台《关于加快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培育数字家庭产品和服务等新兴消费;支持新型显示产业超越发展。

四是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打造行业智能制造模式,制定行业智能制造标准,加强智能制造研究工作,组织电子信息行业智能制造经验交流。

五是推动产业绿色发展,实施智能光伏产业行动计划,会同相关部委发布实施《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绿色发展。

六是强化支撑服务体系,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推动完成设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加强消费电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七是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深化细分产业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机制建设,推动产业走出去发展。

超级电容产业网声明:此资讯系转载自超级电容产业网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上一篇:发改委姜克隽:2025年中国在售车型全部为纯电动汽车

下一篇:万钢:新能源面临诸多挑战 混动潜力巨大

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 关闭